您好,欢迎莅临河北建筑消防中,欢迎咨询...
![]() 触屏版二维码 |
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1、应按规定正确安装、使用电器设备,相关人员必须经必要的培训,获得相关部门核发的有效证书方可操作。各类设备均需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效合格证明并经维修部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电气设备应由持证人员定期进行检查(至少每月一次)。
2、防雷、防静电设施定期检查、检测,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并记录。
3、电器设备负荷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接头牢固,绝缘良好,保险装置合格、正常并具备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应严格按照电气施工要求测试。
4、各类线路均应以套管加以隔绝,特殊情况下,亦应使用绝缘良好的铅皮或胶皮电缆线。各类电气设备及线路均应定期检修,随时排除因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的消防安全隐患。
5、未经批准,严禁擅自加长电线。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安全小组、维修部人员检查加长电线是否仅供紧急使用、外壳是否完好、是否有维修部人员检测后投入使用。
6、电器设备、开关箱线路附近按照本单位标准划定区域,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并定期检查、排除隐患。
7、设备用毕应切断电源。未经试验正式通电的设备,安装、维修人员离开现场时应切断电源。
8、除已采取防范措施的部门外,工作场所内严禁使用明火。
9、使用明火的部门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做到用火不离人、人离火灭。
10、场所内严禁吸烟并张贴禁烟标识,每一位员工均有义务提醒其他人员共同遵守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
消防知识培训内容1、燃气管线若3个月未投入使用,再使用时应重新验收。
2、户内燃气管道强度实验压力为1公斤,气密性试验压力为7000帕。
3、生产事故中大多出于“三违”,具体指的是:违规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4、安全生产中的“三不伤害”指的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
5、各部门的设备应做到正确使用,并实行双包制,即:包维护保养、包检修。做到每台设备有专人维护保养,有专人检修。
6、城镇燃气包括:天然气、液化气和人工煤气。
7、输送燃气的燃气管道应埋设在土壤冰冻线以下。
8、燃气地上管道的检漏方法有:肥皂液法、嗅觉法和仪器检测法。
9、煤气的热值约为4300千卡/m3,天然气的热值约为8500千卡/ m液化气的热值大约是11000千卡/公斤。
10、以空气中燃气体积的比重计算,焦炉煤气极限大约为5%~36%、液化气极限为1.7%~9.7%、天然气极限为5%~15%。
11、居民户内燃气供气压力为750帕—1500帕。
12、连接燃气用具的胶管应定期更换,严禁使用过期胶管。
13、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安全为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4、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安全教育。
15、安全隐患是指:生产运营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的人的行为、不安全的设备缺陷、不安全的环境因素。”
16、燃气的特性:燃烧性、易爆性、毒性。
17、燃气安全管理的“三防”是:防火、防爆、防毒。
18、处理安全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是: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类似事故防范措施未制定不放过、事故的责任人没处理不放过、与事故相关人员和群众没受到教育不放过。
19、对重要的燃气设施或重要部位必须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装置。
20、火灾依据物质燃烧特性,可划分为A、B、C、D、E五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煤、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氢气等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
E类火灾:指带电物体和精密仪器等物质的火灾 。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与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相同。干粉灭火器扑救固体可燃物火灾时,应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喷射,并上下、左右扫射。如条件许可,使用者可提着灭火器沿着燃烧物的四周边走边喷,使干粉灭火剂均匀地喷在燃烧物的表面,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
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密度,约为空气的1.5倍。在常压下,液态的二氧化碳会立即汽化,一般1kg的液态二氧化碳可产生约0.5立方米的气体。因而,灭火时,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排除空气而包围在燃烧物体的表面或分布于较密闭的空间中,降低可燃物周围或防护空间内的氧浓度,产生窒息作用而灭火。另外,二氧化碳从储存容器中喷出时,会由液体迅速汽化成气体,而从周围吸收部分热量,起到冷却的作用。
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600伏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
地址:石家庄市桥西区石获南路66号建瓴嘉苑C座7层
电话:0311-68026785传真:0311-68026390 网址:hbjzxf.com